豬斷奶后全身性消瘦的病因來源
手機:M版 分類:養豬技術 編輯:小魚兒
豬斷奶后全身性消瘦的病因來源 標籤:豬斷奶
豬斷奶后全身性消瘦綜合征(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PMWS)主要是由豬環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2,PCV-2)又稱為PMWS相關PCV(PMWS-associatedPCV,pmwsPCV)引起的豬斷奶后多系統進行性消耗綜合症候群。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消瘦和體表淋巴結腫大、腹瀉、黃疸、貧血、死亡。病理特徵為全身器官組織的炎性變化。該病已成為影響養豬業發展的傳染病之一,引起世界許多國家獸醫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1流行情況
PMWS於1991年首先發現於加拿大西部,到1994年已廣泛流行於該國,現已在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丹麥、新西蘭、荷蘭、北愛爾蘭、墨西哥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蔓延。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也有此病的報道。日本自1996年首次確認發生PMWS以來,已有12個道府縣發生,並已確認日本存在PCV-2。PCV廣泛分佈於許多國家的豬中,德國的屠豬和2~3歲的繁殖豬的血清中,抗體陽性率達85%,加拿大豬血清的陽性率在26%~55%,在英國隨機採集的豬血清中,陽性率為86%,愛爾蘭豬血清的抗體陽性率達92%。加拿大對豬的PCV-2抗體調查發現,儘管抗體陽性較高,但不顯示PMWS癥狀的豬的比率較高,可能存在隱性感染。我國在一項針對PCV抗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陽性率為42.9%(240/559),並分離鑒定了國內PCV毒株,現已證實國內存在此病。Tischer等(1995)用電子顯微鏡對人尿進行檢查時發現類似PCV的小型球形粒子,此後對人、牛、鼠的血清進行PCV抗體檢查,發現伴有原因不明發熱的人抗體陽性率最高達30%,正常人為20%,牛約35%,鼠12~69%。
2病原及發病因素
PCV最先是由德國學者Tischer1974年從PK-15細胞的污染物中分離出的一種病毒。該病毒無囊膜,正二十面體,直徑17~22nm,含有1.75~2.6kb的單鏈環狀DNA,長度為1758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具有4個開放閱讀框架(Open
ReadingFrame,ORF),即ReplicaseV1(35.7kDa),V2(9.8kDa),CapsidC1(27.5kDa),C2(23.2kDa),1982年Tishcher等將其命名為PCV。PCV與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AV)、鸚鵡喙羽病毒(PBFDV)及香蕉束頂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地三葉矮化病毒(subterraneancioverstuntvirus)、椰干葉腐爛病毒(coconutfoliadecayvirus)等幾種植物病毒共同劃歸環病毒科(circoviridae)。現已知豬環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有PCV-1和PCV-2兩個血清型。PCV-1是從豬腎細胞PK-15(ATCCCCL31)的污染物中分離的一種病毒,對豬無致病性,有學者稱為非致病性PCV(nonpathogenicPCV,npPCV)。PCV-2是與PMWS密切相關的一種病毒,又稱為PMWS相關PCV(PMWS-associatedPCV,pmwspcv)。從各國PMWS病豬分禽的PCV,不僅抗原性相類似,而且核苷酸排列也有密切的關係,相同性在96%以上。這與PCV-1不僅抗原性不同,遺傳性也表現出顯著不同。即兩者的DNA相同性在80%以下,故將與PMWS相關的PCV稱為PCV-2。
PCV-2是PMWS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原。PMWS很可能與豬小核糖核酸病毒、豬鏈球菌1型及PRRS病毒、豬肺炎支原體、多殺性巴氏桿菌、a-溶血鏈球菌及副豬嗜血桿菌、沙門氏菌、偽狂犬病病毒的混合感染有關。此外,本病常與工廠化生產方式有關,但與豬場的大小無關,在西班牙30~6000頭母豬的豬場都有此病的報告。飼養管理不善,惡劣的環境,豬群密度過高,不同年齡、不同來源的豬編群、過高的個體更新均可誘發本病。
3流行病學和臨診癥狀
PMWS見於5~16周齡的豬,但最常見於6~8周齡。豬群患病率為3%~5%,死亡率在8%~35%。發病豬中大約有半數於2~8日以內死亡,其他半數豬在衰弱狀態下殘存數周,幾乎沒有康復的豬,致死率80%~100%。本病發展緩慢,豬群一次發病可持續12~18個月。
臨診表現為發熱,缺乏活力,被毛粗亂,皮膚蒼白,進行性消瘦,發育障礙,而且表現咳嗽、噴嚏、呼吸加快及呼吸困難為特徵的呼吸器官障礙。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溝淺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可見皮膚、可視粘膜黃疸、下痢及嗜睡。再一個特徵就是豬群的死亡率增加。在愛爾蘭,5~6周齡約250頭的豬群中,由於發生PMWS,死亡率從1.5%增加到8%,20%的豬咳嗽、噴嚏、呼吸困難,下痢和腦膜炎癥狀的豬稍微增加。這些豬大部分發育不良,10%~20%豬皮膚和可視粘膜可見黃疸。許多學者指出,由於細菌、病毒的二重感染而使PMWS的癥狀複雜化、嚴重化。

相關推薦
- ·斷奶仔豬的常見病防治-仔豬斷奶后腹瀉
- ·仔豬斷奶綜合征的病因
- ·馬鈴薯原澱粉可減少仔豬斷奶后腹瀉
- ·三種因素對達蘭種母豬斷奶后再發情產仔
- ·仔豬斷奶后常見問題
- ·仔豬斷奶后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 ·仔豬斷奶后餵食飼料要“三看”
- ·仔豬斷奶后嚴重腹瀉的處理辦法
- ·仔豬斷奶后應激性疾病的調查
- ·預防仔豬斷奶后停止生長
- ·當前季節要注意防治仔豬斷奶后腹瀉
- ·如何減輕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危
- ·豬斷奶后腸道疾病的癥狀及防治(下)
- ·豬斷奶后腸道疾病癥狀(上)
- ·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防制
- ·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的流行情況與
- ·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控制策略
- ·豬斷奶后多系統衰弱綜合征的控制措施
- ·豬斷奶后多系統衰弱綜合症
- ·豬斷奶后三天咋管
- ·防治斷奶仔豬多系統消瘦衰弱綜合征
- ·天麻成熟后全爛了,是咋回事?
- ·如何實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預防性消毒?
- ·22日齡至斷奶仔豬斷奶仔豬飼養管理
- ·豬病手冊--母豬消瘦症
- ·防治鴿消瘦病
- ·引起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病因是什麼?及
- ·綜合防治斷奶后仔豬腹瀉
- ·仔豬早期斷奶后脂肪的添加
- ·斷奶後母豬不發情的處理
- ·豬仔早期斷奶后腹瀉的防治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