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讓人賺才能自己賺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雷風
這裡是北京新法地水果批發市場,來自河北的馬法樂已經在這裡做了四五年的水果生意了,一年四季,經過自己賣出去的各種水果少說也有上千噸,然而銷量最大賺錢最多的還是冬季上市的柑桔,而且自己賣柑桔有一個同行們無法相比的優勢.
馬法樂:“我不用出一分錢,我就可以把這些貨組織到位。”
每天忙裡忙外的馬法樂要把這些柑桔配送到北京的一些超市.雖然柑桔銷售只有兩三個月時間,但是馬法樂賣出去的柑桔卻不少.
馬法樂:“高峰期每天能賣十來萬斤,一年地營業額達到了四五百萬元。”
不用自己出一分錢,馬法樂就能從柑桔買賣中輕鬆賺到幾十萬元的利潤,那麼馬法樂賣的是什麼地方的柑桔呢?又是誰給了他這樣優厚的條件的呢?
貢柑是德慶的特產, 這種柑桔從前因上貢給皇帝享用而得名,然而就是這種身價不凡的柑桔,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賣價從過去的七八元一斤開始出現直線下降,有時甚至出現賣不出去的局面.
種植戶:“幾年以後,個個都有貢柑收了,那個時候就賣到2元多,1元多錢,那個價錢就往下跌了,還有八九毛錢都賣過。”
種植戶:“主要賣不出去嗎當時,賣不出去,你有貢柑賣不出去,沒有人要,積壓住了。”
據統計,我國現在柑桔年產量大約在一千八百萬噸左右,而且百分之九十都是以鮮果的形式銷售.隨着全國柑桔產量的逐年增加其銷售形勢也變得日益嚴峻.在德慶,前幾年發展的貢柑都已進入豐產期,每年的產量達到了六億斤左右, 那麼怎樣才能讓千家萬戶的貢柑賣出去呢?
2004年,德慶縣政府決定在鞏固本省市場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開拓外省市場上,而且採取政府拿錢組織種植戶集體外出進行營銷推廣.
德慶縣委書記譚培安:“我們以公司模式經營這個縣域農業,把農民作為公司裡面的一個生產者,一個車間,或者一個生產崗位,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那麼就由政府統一的把它組織起來去做品牌,做宣傳推介,做這個市場網絡。”
每年縣裡的領導都要帶着種植大戶到一些省會城市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行貢柑品嘗活動,通過宣傳推廣使很多外地人認識了這種水果.
2005年十月,李德清就跟隨政府去長沙推廣貢柑時認識了當地的一個水果經銷商,在雙方都覺得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籤下了購銷合同.現在貢柑還在樹上都已經被人家買走了.
李德清:“直接到我們果園裡面,他們收購商先到果園看我們的質量,馬上大家果農跟收購商來講價,講好價錢馬上就摘,摘完以後馬上過鎊。”
隨着宣傳推廣的範圍不斷擴大,來德慶的經銷商也越來越多,雖然人家找上門來買自己的貢柑,但是種植戶並沒有漫天要價.因為每年的宣傳推廣營銷會上買賣雙方都要簽一個購銷合同.而當年貢柑的大致價格都已寫進了這個合同. 這樣就有效的保證了經銷商的利潤.
德清縣委書記譚培安:“專門制訂了一個叫做柑桔購銷合同書,柑桔的種植戶和水果商來共同簽訂,那麼就讓這些外地來的水果商呢,有了更好的保障,如果出現了在質量上,價格上,或者購銷其他問題上的糾紛,我們縣裡頭和各鄉鎮的柑桔服務部的工作人員,還會給他們出面進行調解,進行解決。”

相關推薦
- ·致富經:從怕人賺到讓人賺
- ·溶入群體型:讓人接受,讓人喜歡
- ·致富經:養兔種棗的致富經
- ·致富經:農家致富要巧經營
- ·致富經:尾巴毛里有商機
- ·李嘉誠致富經:90億美元新財富是怎樣
- ·創業致富經:開門辦店之必賺法則
- ·致富經:糯玉米的財富奇緣
- ·致富經:韭菜根裡面有商機
- ·致富經:打折服裝走俏農村市場
- ·致富經:為了愛情去賺錢
- ·致富經:一樹三賣 發柿子財
- ·致富經:養鴨子年賺近百萬
- ·致富經:兩次變臉的懷來葡萄
- ·致富經:紅毛山羊
- ·致富經:被忽視的市場賺了6000萬
- ·致富經:武全富與他的樹樁
- ·致富經:兔毛交易要“休眠”
- ·致富經:千萬隻的鴨苗如何賣
- ·致富經:憑本事賺錢的耿寅鋒
- ·致富經:賣一次兔子掙兩次的錢
- ·致富經:用特別的水養出特別的魚
- ·致富經:“臭皮匠”的生意經
- ·致富經:炒茶炒出來的金子
- ·致富經:巧賣農產品的技巧
- ·致富經:趕着野豬闖天下
- ·致富經:養大魚為了賣小魚
- ·致富經:活雞批發有什麼門道
- ·致富經:兇猛的土魚也名貴
- ·致富經:風箏奇遇記
- ·致富經:冒險只為鹹蛋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