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思維的潛意識訓練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小李子
王寧
任教初三年級,翻開六冊語文課本,一首首新詩印入眼帘,讀了幾首,突然心血來潮,背起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冰心的《紙船》、《春水》,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樹》……品味其情其景,扯起了無邊的思緒,那種韻味溢滿全身每個細胞,真是美不勝收。忽又想起前年的一次考試作文,題目是“依‘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以‘落紅’為題寫一篇散文”當時竟有三分之一的同學不知“落紅”為何物?更不知落紅有何寓意。這同夏丐尊先生說的“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說不盡的意味吧。”這種境界有天壤之別。很長時間以來,“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術”,侵吞了僅有的一點訓練學生讀的時間,“風聲雨聲讀書聲”恐怕早已成為歷史了。針對這種語文教學的誤區,我想說: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語感訓練,還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
古今中外的語文教育家早就注意到語感的重要性。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的語言學家夏丐尊先生就提出了“語感”問題,認為語感是理解一切文學的基礎,後來,葉聖陶先生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呂叔湘先生提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轉換生成理論也強調人類自身的語言感受能力是人類學習語言、發展語言、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最根本基礎。語感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如上文所寫學生出現的情況,因此,加強語感訓練勢在必行。
語感是人們長期的語言實踐和語言訓練中培養起來的一種意會感悟能力。西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有意識和潛意識之分,就好像大海上的冰山,只有三分之一露在外面,也就是我們說的意識,而另外的三分之二潛藏在水底,就是我們說的潛意識。潛意識的發展是有很大潛力的。我覺得語感實質上是潛意識的發揮。語感較強的,只要有一定的語言信號刺激,可以不經過嚴密的邏輯思維的分析、論證,就會立刻作出判斷,從而獲得對言語的模糊的理解。這些語言信號需平日多積累語言材料才能形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對於傳統的東西,不敢繼承的是孱頭。這話說的倒是事實。於是,在有了上述考慮之後,心中便也有了一種衝動,那就是——在某些方面借鑒一下古人的學習或者教學方法,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這種想法概括一下就是:語感的形成依賴多讀、熟讀、背誦,這是最好的方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熟讀成誦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們現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多讀實際上是強化語言積累,強化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感的一個有效途徑。古人的學習方法可以為我們借鑒,從經史子集到芸芸百科,古人的閱讀涉及了中國歷代文化典籍。像巴金、冰心、矛盾等小時候就多過很多大部頭。從這一方面講,新行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低於240萬字,和以前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80萬字相比,的確可以引起人們的驚詫了。其實,一本薄薄的語文課本就幾十萬字了,這閱讀量也不算的大。

相關推薦
- ·潛意識訓練的四方法
- ·學生思維的訓練方法
- ·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發展軌跡
- ·潛能激發:讓你的潛意識來保衛你
- ·李嘉誠的潛意識開發
- ·利用潛意識開發你的潛能
- ·偉大的潛意識
- ·創造性思維的培育: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
- ·意識、潛意識與企業文化
- ·鏡子技巧 潛意識開發訓練
- ·個人潛意識信念的訓練成功語句
- ·如何激發創新思維的潛能
- ·成功的第六點:利用潛意識的力量(陳安
- ·潛能激發:潛意識信念的魔力
- ·潛能激發:成功者都運用潛意識的力量
- ·潛能激發:成功者都運用潛意識的力量
- ·潛能激發:揭示潛意識的6個特徵
- ·潛能激發:潛意識是一部錄像機
- ·利用潛意識的力量取得成功
- ·潛意識的特點
- ·潛意識的力量
- ·有效激發潛意識的秘訣
- ·潛意識的力量有多大
- ·潛意識營銷是否應該受限?
- ·潛意識的6大特徵
- ·潛意識檢測法:手指動作法
- ·潛意識檢測法:確定下丹田是否會發熱
- ·什麼是潛意識
- ·如何開發潛意識
- ·潛意識營銷的何去何從
- ·抽象思維的運用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