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國偉大的發明創造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夜衣人
瓷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之一,它的影響之大,遍及世界各國,這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也是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然而,關於我國發明瓷器的具體時間,卻是眾說紛紜。在國外有些人就故意把它推遲,甚至有人說到了宋代我國才有真正的瓷器。這隻能是對我國陶瓷工藝史的無知。國內對這個問題的意見也不一致。導致這種分歧的原因可能有兩個:其一是我國地下文物非常豐富,文物資料的陸續出土,不斷地改變着我們的認識。近十餘年來通過對我國黃河流域及長江以南商周時代遺址的發掘,把我國出現原始瓷器的時間提早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又如,在浙江上虞小仙壇窯址出土的東漢越窯青瓷,是目前我們發現最早的瓷器。因而就把我國瓷器的發明提早到一千七百年前。從這些瓷器的外觀來看,這時的制瓷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可以想見遠在東漢以前就很可能出現了成熟的瓷器。我們相信,隨着地下文物資料的不斷出現,我國原始瓷器和瓷器的發明時期可能還會提早。
其二是人們對瓷器的標準認識不一致。其實,宋應星在十七世紀就給瓷器下了一個簡單而確切的定義。他說:“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意思就是陶器發展為瓷器就具備了白色、緻密、不吸水和半透明的胎骨。用“素肌玉骨”這四個字作為瓷器的標準,真是恰到好處。這句話既能反映瓷器本質上的特性,又反映人們對瓷器的要求。要達到“素肌”,這就要求瓷土的純度要高,使制瓷原料的含鐵量大大降低。要達到“玉骨”,瓷胎中必須含有相當量的玻璃質,使瓷胎緻密、不吸水,並具有較高的溫度。這除去選擇適當的瓷土外,更要求有較高的燒成溫度。如果能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則更使人有白中微泛青色和半透明如玉的感覺。白中微泛青色及半透明性強正是景德鎮所產瓷器的傳統特色。
十八世紀初,歐洲還不能掌握我國這種製造瓷器的技術。那時他們要末只能製造一種吸水性強和沒有半透光性的細陶器,要末只能製造一種燒成溫度很低含有大量玻璃質的軟質瓷。德國到一七0九年才掌握了燒制硬質瓷的技術,成為歐洲仿造中國硬質瓷的最先成功者。法國的那個傳教士在取得我國景德鎮制瓷技術資料以及高嶺和瓷石實物的廿多年後,於一七四0年才開始制出真正的硬質瓷器。英國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才能製造硬質瓷器。根據目前我們所掌握的從地下發掘的文物資料,以東漢時期作為我國有成熟瓷器的出現。時間是比較恰當的。我國瓷器的發明要比歐洲一些國家早一千五百年左右。
我們們祖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裡學會了制陶術,在奴隸社會的商周時期,又出現了原始瓷器,當我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新的生產關係逐步形成,農業、手工業、商業、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了東漢時期,甚至可能更早的時代就已出現了成熟的瓷器,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過渡。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學會制陶術;學會製造原始瓷器;學會製造瓷器。這樣連續不斷具有六、七千年以上的陶瓷工藝發展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相關推薦
- ·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蚊帳
- ·中國封建社會的發明創造說明
- ·不屬於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發明創造有哪
- ·3個從生活中得到靈感的發明創造事例
- ·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
- ·奴隸社會青銅器時代的發明創造
- ·什麼樣的發明創造可用專利保護
- ·發明創造技法之漫談發明價值
- ·發明創造技法之蘭米爾發明充氣燈泡的故
- ·中國發明創造史
- ·中國古代偉大的科技成就
- ·小發明創造技法之形態改變法
- ·高考鼓勵發明創造政策
- ·發明創造——聞風而動
- ·發明創造技法之琢磨偷懶法
- ·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權由“持有”變為“所
- ·發明創造的火花
- ·發明創造
- ·發明創造技法之洞察奇異法
- ·鼓勵中小學生髮明創造
- ·發明創造並不神秘
- ·發明創造技法之分段推進法
- ·以科技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點撥發明創造奧
- ·青少年進行發明創造應掌握的方法
- ·發明創造的常用技法
- ·發明創造方法:缺點列舉法
- ·發明創造技法之扇型組合創新法
- ·發明創造技法之能源變換法
- ·發明創造——主動誘導
- ·發明創造技法之因果互易創新法
- ·發明創造——適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