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富:傾向自主制度創新而不是轉軌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小李子
中國三十年改革的成就和它奠定的基礎,正在形成一個內生的、自主演化的制度和文明體系。因為它是從昨天,從中國的歷史中一步一步演化出來的,所以和“轉軌”經濟體那種變革完全不同。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國家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政府的日常管理中,對權力來源、部門權力和個人權力的規範還不夠嚴格。第二個突出問題是立法過程缺乏監督和足夠的規範,政府具體部門對社會、企業與個人的管理權限還沒有得到合理的界定
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和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聯合發起了“中國改革三十年研究與出版工程”。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其聯合發起人、復旦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
中國改革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第一財經日報》:作為“中國改革三十年研究與出版工程”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請你談談你對中國改革三十年的總體認識和評價。
史正富:我認為中國改革不僅是一般意義的改革,其成就不僅在於發展了中國經濟,而且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它的世界歷史意義可以概括為兩點:
第一點,中國改革三十年是一個發展的奇迹,不但是中國發展史上,而且也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具體表現有四。
一是三十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7%。這麼長時間保持這麼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經濟史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美國、德國、日本在它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有過一段持續高速增長的紀錄,但是其高速增長所保持的時間與速度沒有中國的三十年這麼好。
二是從經濟增長的受益面來說,中國改革使最廣大的人口實現了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收入水平的顯著提升首先是從收入最低的群體開始的 ——改革的第一波,1979~1983、1984年,農民是最大的受益群體。所以中國改革從一開始就避免了西方發達國家當年在高速增長過程中所走的彎路:一般在最初階段是收入分配的急劇惡化,產生大規模的赤貧階層,然後再進行補救。儘管今天中國的收入分配還存在着相當多的問題,但是同1978年改革開始的時候相比,應該說全社會絕大多數成員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大規模改善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後期,的確出現了貧富差別拉大的傾向;但從全景來看,無論是同英國工業革命還是同日本的明治維新相比,中國改革的受益面都更廣,整體生活水品改善的幅度更大。如果從絕對數量上來講,中國改革實現的減貧人口,相當於過去幾百年全世界的減貧人口。
三是在高增長、大受益面的同時,實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轉型:從早先由蘇聯型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演變而來的、以國有和集體經濟為主導的中央計劃經濟,轉變成現在的以多元產權制度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家都知道,基本經濟制度的轉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此同時還實現高增長、大受益面就更不容易。許多前社會主義經濟體在上世紀90年代進行所謂“轉軌”的時候,都經歷了經濟發展的休克和中斷,民眾的生活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反而下降了。
四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社會暴力衝突。不是說沒有矛盾,也不是說沒有發生過任何衝突,但總體來說,中國在改革的三十年中,基本上維持了社會穩定。

相關推薦
- ·藍海戰略:玩的是思維創新而不只是技術
- ·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 ·企業的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 ·以制度創新推進金融創新
- ·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齊頭並進 有效結合
- ·新《公司法》具有七項制度創新
- ·制度創新經典小故事
- ·科學發展觀之制度創新
- ·風險投資的制度創新意義
- ·用制度創新激發活力
- ·社會主義的制度創新
- ·用制度創新促效能提高
- ·制度創新需把握哪“四性”
- ·項目管理的制度創新
- ·發展現代農業哪些需要制度創新
- ·中小企業制度創新與發展
- ·關於管理制度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
- ·制度創新的內動力
- ·管理故事:插向自己的刀
- ·電話銷售的重要技巧:傾聽
- ·資生堂:傾力打造 人氣品牌UNO
- ·如何向自己的客戶收貨款?
- ·傷痛致富:50歲自主創新成功創業
- ·做網店男人而不是要做網店難人
- ·管理的前提:是擁有而不是管理員工
- ·成功之道是在於發揮優勢而不是克服弱點
- ·摸清行徑而不是只憑衝動
- ·怎麼在上創業,而不是淘寶?
- ·怎樣才能知道,對方是真心想合作而不是
- ·富翁的思維方式:要聰明的投入而不是更
- ·按談判者心理傾向性劃分出的談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