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納能否復興麥當勞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毛毛
儘管兩任CEO相繼逝世,但麥當勞已通過制勝計劃、倡導健康理念,刺激了新的銷售額,重新走上引人注目的復興之路。
當吉姆·斯金納(Jim Skinner)在2002年被新任CEO吉姆·坎塔盧波(Jim Cantalupo)晉陞為麥當勞副主席時,他既震驚、又興奮於有機會與他的舊同事一起複興麥當勞。他們策劃了“制勝計劃”(Plan to Win)——試圖重新恢復消費者對麥當勞這個蹣跚的快速食品領導者的依賴。與此同時,他們還找來年輕的、頗具洞察力的查理·貝爾(Charlie Bell)共同組成了“三人組”。
但不幸的是,坎塔盧波在2004年4月於奧蘭多參加經銷商大會時心臟病突發而逝世。然後是44歲的繼任者查理·貝爾(Charlie Bell)2005年初因直腸癌而去世。
突然間,早在幾年前就已有退休打算的60歲的斯金納不得不擔當起這家美國最標誌性品牌的領導者。“如果你看看2003年的報告,是一副吉姆、查理和我的圖畫。”斯金納說,“這裡的人們覺得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相信我有眾多支持者是我的根基,其中也包括董事會。”
從那時開始,斯金納加速了新產品理念的開發,擴大了服務範圍,他正在引進新產品線,同時也不忘培養下一代接班人。他重新讓麥當勞成為華爾街上受人喜愛的公司。
肥胖的麥當勞
創立於1955年,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擁有連鎖餐廳的麥當勞是美國經濟領導全球的一個標誌。在20世紀的後半部分,可能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像麥當勞那樣成為美國快餐業的代名詞。
但在前任CEO傑克·格林伯格(Jack Greenberg)的領導下,公司過於關注在世界各地新區域開店,大筆投資開新店,但利潤卻萎縮,有關餐廳環境髒的抱怨不斷,閑置員工也正在增加。公司的“質量、服務、清潔和價值”的哲學也不再發揮作用。
同時,油膩的炸食成為了美國人容易得肥胖病的同義詞,消費者也轉投更加健康的地方。此外,格林伯格還吸納其它餐飲品牌,如Boston Market,這也沖淡了麥當勞一貫的聚焦點。2002年,麥當勞達到自1954年以來的第一個季度虧損。
分析師尖銳地指出,麥當勞公司的衰退有兩大主要原因。其一是麥當勞擴張速度太快,又極不走運地遇到了瘋牛病、口蹄疫。疲弱的外國貨幣及高商品成本等都是阻止它前進的原因。第二個原因則是競爭對手漢堡王快餐店和Wendy’s的迅速崛起。
飽受分析師非議和對手打壓的麥當勞,也曾試圖通過改革內部管理和關閉業績較差的店鋪改變處境。麥當勞在2001年進行重組,一共裁撤掉了500到700個職位,地區辦事處也有幾乎一半關門,大約10%的員工都受到了影響。2001年7月,麥當勞宣布:由於利潤下跌,考慮在世界範圍內關閉250家分店。
當麥當勞在2002年末公布其歷史上的第一次虧損時,董事會驅逐了格林伯格。麥當勞CEO的任期一般都超過10年,因此這一舉動帶來了地震效應。
延伸三人組的改革成果

相關推薦
- ·麥當勞廣告:顧客憑什麼為麥當勞下跪
- ·麥當勞的成功奇六:麥當勞的“服務場”
- ·太子奶能否複製蒙牛模式
- ·恆源祥品牌是如何復興的
- ·企業轉型經典案例:尼桑的復興計劃
- ·特色茶莊,復興國飲:
- ·麥當勞、星巴克細節管理鑄就一流品牌
- ·周大福牽手麥當勞的跨界營銷
- ·新瀚城欲做飾品界的“麥當勞”
- ·淺談麥當勞的奧運營銷
- ·麥當勞VS肯德基:戰略對決
- ·德克士攜第四代挑戰麥當勞肯德基
- ·麥當勞的成功奇二:實行“福特主義”
- ·蔡達標:真功夫做中國的麥當勞
- ·餐飲加盟選址秘笈 到~麥當勞~身邊開
- ·從5分錢大餅開始麥當勞
- ·從麥當勞到銳步
- ·購買麥當勞肯德基的六大秘籍
- ·肯德基、麥當勞的100個管理漏洞
- ·肯德基、麥當勞的共贏策略
- ·肯德基特許加盟給麥當勞帶來了什麼?
- ·肯德基與麥當勞的選址秘笈
- ·麥當勞、肯德基百年營銷化硝煙
- ·麥當勞、肯德基到底吃什麼?
- ·麥當勞、肯德基的營銷策略比較
- ·麥當勞:加盟用戶無需支付現金
- ·麥當勞:深入人心的產品品牌
- ·麥當勞:特許經營贏得全球
- ·麥當勞CMO的營銷策略
- ·麥當勞VS肯德基的戰略對決
- ·麥當勞VS肯德基在中國誰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