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創業能否開闢就業新路?
手機:M版 分類:創業學院 編輯:小熊
公益創業能否開闢就業新路?
北京郊區皮村,一群“北漂”青年堅守數年,在農民工聚集地開公益商店、辦打工者子女學校、組織免費技能培訓、建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上海盧灣區社會創新孵化園,幾名“海歸”大學生創辦在線慈善購物平台,通過銷售愛心人士捐贈的二手物品為公益機構籌集款項。公益創業,成了他們共同的選擇。
全國政協委員陳凱、柯惠新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公益創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良方,須社會各方加把力。
公益創業收穫幸福感
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柯惠新到民間公益組織皮村“工友之家”走訪調研,很受啟發。柯惠新認為,“工友之家”的創辦者立足社區自主創業,提供社會服務,值得鼓勵。“最關鍵的是,他們通過公益創業,收穫了幸福感、成就感。”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陳凱介紹,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大約只有2%-3%,公益創業創造社會價值,提供公共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不直接面向傳統市場中的企業競爭,其成功率遠高於傳統商業創業。而且,大學生能藉此積累經驗,了解一個項目、一個組織如何運作,為再就業、再創業打好基礎。
創意點子能實現多贏
“公益創業充滿創意,有益又有趣。大學生應該用創新理念承擔社會責任,整合各方面資源實現多贏。”陳凱舉例說,利用電子商務做公益活動就是一個好方法。
在上海,一群大學生創立了在線慈善購物平台,通過網絡賣物品,利潤扣除員工基本工資外,全部用作公益籌資。平台有明確的財務說明,什麼用途,多少錢,何時到位,何時入賬;每個公益機構也必須將財務報告和工作報告定期在線公布。越公開,客戶就越信任,產生的公益籌資也越多。消費者、志願者與公益機構還能在線互動,共享公益信息。
在陳凱看來,大學生可以為更多的社會組織“加載”公益功能,像“多背一公斤”就是由旅遊組織發起的公益活動。
降低門檻社會多扶持
柯惠新調研后發現,儘管“工友之家”產生了社會效益,現在也有了名氣,但在發展上依然遇到瓶頸,比如成立之初申領的是工商執照,沒獲得公益身份,沒有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她建議,對公益創業類社團和非營利組織等,政府相關部門應在手續辦理和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扶持和鼓勵。目前,部分省市已逐步開放對少數類型社會組織的登記審批,社會組織可到民政部門直接登記。
陳凱認為,民政部門和相關企業可以設立大學生公益創投基金,為好的公益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優先採用他們的公共服務產品,也可鼓勵民眾通過設立相關公益基金的方式,吸引大學生創業。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公益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公益創業提供全程服務。
- 發言人:侯夫人 時間:2012-12-23
- 就業是可以創造更多了,如果有人開始做好這些然後讓更多有愛的年輕人去工作 去滿足自己想要為社會做貢獻的想法和努力 我想這個應該會更好的
- 發言人:法爾物色 時間:2012-12-23
- 這個應該差不多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吧 為社會做更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吧 和什麼創業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因為幾乎不能賺錢的 如果有賺錢需求的話是不可能的啦

相關推薦
- ·公益創業教育能否獨辟就業新途徑
- ·大學生創業新路:公益創業
- ·公益創業與公益創業的類型
- ·聯想:從公益創投到支持青年公益創業
- ·公益創業能增加社會價值
- ·公益創業:青年創業業新藍海
- ·開啟公益創業新紀元
- ·倡議“公益創業”應對就業危機
- ·公益創業計劃書:公益消費推廣平台
- ·公益創業折射中國公益事業走向深入
- ·公益創業:以賺錢反哺公益目的
- ·公益創業:“歐萊雅公益100計劃”
- ·網絡創業能否成為大學生創業捷徑
- ·做五金行業能否使用支付寶進行交易
- ·一般企業能否做外貿業務?
- ·大學生創業故事:兼職為就業 就業為創
- ·關注大學生就業 走自主創業之路以創業
- ·“公益創業”創業同時也為別人解決困難
- ·公益創業:大學生創業獨闢蹊徑?
- ·公益創業——高校創業教育的新天地之探
- ·公益創業——高校創業教育的新天地
- ·賺錢月入過萬元 網絡開店成現代女性就
- ·零就業家庭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可享補助
- ·網絡創業就業:能夠有效緩解就業難
- ·想成功先就業:就業是創業鋪路石
- ·支持公益創業貴在堅持
- ·大學生公益創業八問
- ·公益創業的熱情如何持續燃燒
- ·公益創業關鍵支持
- ·公益創業 在尊嚴中實現夢想
- ·公益創業 不僅僅是創辦企業